上海城市管理

城市时评

  • 顺应全球经贸规则新趋势,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权衡;

    上海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上海必须积极顺应全球经贸规则新趋势,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以开放引领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因此,在未来5~1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上海应当积极主动适应新一轮全球经贸新规则的新变化及其新方向,应当借助自贸区和科创中心战略先行先试,率先加快服务业开放,率先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率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常态下上海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经济发展重塑新的增长动力。

    2016年02期 v.25;No.163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4K]

寰宇城市

  • “人居三”会议与中国城市治理的未来方向

    于宏源;赵元佑;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将于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作为联合国讨论人类居住与城市问题的主要平台,人居大会在联合国的发展议程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可以肯定的是,"人居三"要把人居问题、城市权利问题提高到全球意义上一个新的高度,为此各国政府、地方当局和国际机构应该把21世纪的城市挑战,作为其优先工作中的首要事项。中国已于2015年2月向联合国"人居三"大会秘书处提交了"人居三"中国国家报告,报告中就中国城乡住区发展的20年回顾、中国政府对人类住区发展的基本主张、中国城乡住区发展的行动计划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16年02期 v.25;No.16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2K]

本刊特稿

  • 城市竞逐时代的文化建设与历久弥新

    张炜;叶治安;叶辛;胡范铸;汪长纬;

    现在国际国内都有一个共识,即城市化进程到了一定阶段,城市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性就凸显出来了,所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和文化的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现在中国大陆的城市建设规划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以致千城一面的状况和城市化进程同步飞速发展。一座城市应该有繁荣发达健康的文化产业,因为这不仅是一座城市在文化建设上的风向标,而且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心竭力保护好城市的文化遗产,也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直接推动。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了解城市的过去、展望城市的未来的时间隧道。|本刊特稿

    2016年02期 v.25;No.16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9K]

专题论坛

  • 智慧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与趋势展望

    金世斌;吴国玖;黄莉;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大体经历了构想萌芽、探索起步、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创新引领、项目驱动、政企合作、政策引导、产业促进等不同发展路径,并呈现出建设方案整体化、经营模式多元化、信息平台开放化、服务功能人性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外智慧城市的建设各具特色,既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注重顶层设计;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质;三是坚持典型示范,稳步有序推进;四是坚持立足实际,突出自身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应着重抓好顶层设计、管理体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障等工作。

    2016年02期 v.25;No.163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3K]
  • 中国城市化改革取向的战略态势与功能推动

    周伟林;

    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其原有的初始制度安排主要是通过行政型的中央-地方体制(包括财政分权、计划经济、规划审批等)和二元的户籍、土地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来加以塑造和固化的。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来思考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可以发现有两个特点:第一,人口多;第二,中央-地方体制。这两个特点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塑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常态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已从"规模扩张"向"功能建设"转变,在城市功能建设中,由重视"基础设施功能"向"要素聚集"和"城乡统筹"的功能转变。其内在要求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形态、功能相匹配,实现要素自由流动,打破行政分割和城乡分割,以及良好的社会治理。

    2016年02期 v.25;No.16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新型智慧城市的服务城市管理、服务社会治理的关键路径

    徐振强;

    截至2015年9月,全国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以上)。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等在全国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约277个智慧城市(区、县、镇)的试点工作,这是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改变的诸多例证。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估计在4万亿元左右,该市场从"十二五"中后期开始,将在"十三五"集中释放。市场份额的核心就是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因此,研究从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剖析引导城市深度城镇化的内在动因,有利于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思维,并从服务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出发,以运营为导向,定位智慧技术应用创新的关键路径。

    2016年02期 v.25;No.163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

    王枫云;陈亚楠;

    从智慧城市的体系结构来看,和之前的数字城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融合了大数据的处理,从而获得了支撑和保障智慧城市顺利运营的多元信息,因此也可以简单地认为,智慧城市其实就是对数字城市的升级版。由城市数字化到城市智慧化的转变,关键因素在于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慧处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大数据这个大好机遇,挖掘海量数据下的潜在价值,进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智慧城市提出的相关要求,以及作用在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民生等方面的解剖和之后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探讨大数据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智慧水平。

    2016年02期 v.25;No.163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 智能媒介叠加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与传统瓶颈突破——以未来城市文化功能的诉求为例

    李少惠;袁阁臣;

    智慧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引进了国外文化与生活习俗。城市居民在内部交往吸引力下降和对外猎奇心理不减的双重驱使下,凝聚的意识和自觉性逐渐走向淡化和衰弱。智慧城市的局限性需要文化来弥补,而对文化功能的诉求又意味着智慧城市诉诸文化软实力的兼容要求与传统城市不一样,或者说提升文化软实力面临着新的困境。在顺应这种发展态势的同时,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新模式,因信息硬件技术的大量应用而显现出与传统城市相殊异的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功能提出了新的期待,要求在满足市民感观、视觉和体验需求的城市智能设施和技术媒介层层叠加后,对文化传承、内容内核、附着载体、提升途径等亟需做出适应性调整。

    2016年02期 v.25;No.163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大城市“医疗病”与智慧医疗推助下的城市内涵建设

    张录法;

    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在这样的国情下,改革必须有二大理念:一是不能期望改革短期内立竿见影,二是应该更强调用疏不是堵的思路。从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虹吸效应以及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等四个角度,可以精细化剖析出大城市"医疗病"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同时可以观察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卫生资源优势,由于收入水平相对更高、老龄化相对更严重,其静态资源优势已逐步被抵消掉。为此,从健康教育、健康守门人以及医疗服务提供体系的重构三个方面着眼,并辅以其他系统的改革,如医保支付制度、医疗生产流通体系以及区域卫生医疗体系之间的合作等,应该是符合当下医疗改革、提升城市内涵建设的完善之道。

    2016年02期 v.25;No.163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宏观视野

  • 快速非农化下大都市边缘区农地规模化流转的制度创新——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

    陈世栋;袁奇峰;邱加盛;

    快速非农化下,城市管理学科需要总结源于基层的土地制度创新经验,以期对大都市边缘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有所助益。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及其北部四镇的村小组(经济社)为空间单元的农村非农化特征及农地市场发育情况的调查,可将农村快速非农化的总体特征总结为"五化":空间快速城市化、农地持有产权细碎化、农民职业非农化、农民收入非农化及农产品非粮化。受非农化正外部性作用,农地产权由传统的"两权分立"走向"三权分置"。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市场需求下农地租金诱发的结果。尽管地权面临调整频繁,但通过稳定产权的空间边界,保障了农地规模流转长期化。

    2016年02期 v.25;No.163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2K]
  • 城市社会公众安全感的衡量指标与风险沟通——基于上海治安现状的分析数据

    朱志萍;

    社会治安状况就是公共安全状况,由此所构建出来的公众安全感和公共安全状况之间的正向关系表明,如果一个城市社会治安越有序,那么公众的安全感就越强,但我国目前社会治安秩序还是停留于依靠警力而非法律来维护的阶段。从上海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国际与国内因素交互作用,上海已经处于国际经验中的"社会问题凸显期",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同时并存,历史与现实问题相互牵制,这些都给城市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成为影响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要确保公众安全感的持续提升,除了继续落实具体措施之外,还需要从观念层面强化一些思想认识,包括协力打通信息沟通渠道、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做精做强网络安全保障职能。

    2016年02期 v.25;No.16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交通瞭望

  • 城市交通拥挤的外部效应及“互联网+交通”的控制范式

    潘海啸;高雅;

    从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来看,交通拥堵也是反映城市经济活动的指标之一,所有具有活力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问题。无论在全球拥堵指数排名还是国内拥堵指数排名中,我国大城市均占据排行榜较前位置。更为严重的是,滴滴出行及高德地图报告均指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不仅是大城市的通病,中小城市的拥堵延迟也不容乐观。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城市机动性危机。上海的实证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公共交通是难以抑制小汽车的使用的,必须采取推与拉相结合的措施,控制城市交通拥挤而不是消除交通拥挤。同时必须对"互联网+交通"的模式进行必要的管理,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2016年02期 v.25;No.163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0K]
  • 中国大城市如何缓解交通拥堵之困——以治理武汉市交通拥堵为例

    胡润州;

    目前,中国大城市交通已陷入私人小汽车迅猛发展、城市交通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解决这一难题,以北京为代表的不少城市纷纷采用了"限购"、"限牌"、"限号"等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但效果甚微,交通拥堵仍在继续加剧。如何更好地治理这一影响城市健康发展和市民出行交通幸福指数的难题,以作为中国中部特大城市的武汉市为例进行探讨,其关键是城市必须从目前"私人交通迅猛发展→公共交通受私人交通包围发展而越来越滞后→城市交通拥堵日趋加剧"的恶性循环怪圈中走出来,必须要大力迈向"优先发展的公共交通使广大市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吸引大量私人交通不断转向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拥堵日趋缓解"的创新交通发展新时代。

    2016年02期 v.25;No.163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时空探微

  • “十三五”期间我国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的新常态与协同策略

    郁鸿胜;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由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点各有侧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所差异,而区域合作的初级阶段是城市的布局合作,中级阶段是生产的要素合作,高级阶段是政府间的制度合作,因此,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关键是如何完善创新区域协调的发展体制与机制问题。要统筹各地改革发展、各项区际政策、各领域建设、各种资源要素,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就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新常态。

    2016年02期 v.25;No.16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社会人文

  • 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文化溯源与软实力提升——基于互联网与城市文化的实证分析

    徐翔;

    当前,我国的城市在"互联网+"的城市文化发展尚具有多种的层次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有互联网起到显著作用的文化城市,有互联网带来明显的赶超契机和"后发"可能性的潜力型网络文化城市,也有互联网与城市文化契合尚不够紧密的城市。基于我国样本城市的实证统计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聚类分析、多重对应分析等量化研究途径,考察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发展对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影响,有助于不同的城市结合自身特点,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积极通过互联网对文化发展各方面的契入,促进自身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提升。

    2016年02期 v.25;No.163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城管天地

  • “互联网+城市服务”信息平台应用与研究——基于“我的南京”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实践

    陈晓娟;杜葵;曹志菲;蔡潇;

    "我的南京"作为南京本地"互联网+城市服务"信息平台,将"政府、社会、城市、人"有机组合为一个城市服务业态链,构建了城市级的智慧应用服务"云管端"生态平台,形成了城市运行大数据的生产、采集、分析、利用、服务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政府服务从"广播式"到"精准个性化服务"的跨越发展。基于南京"互联网+城市服务"信息平台——"我的南京"的应用实践,阐述南京"互联网+城市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情况,总结平台运行所取得的成效,归纳"互联网+城市服务"信息平台的南京模式,旨在以"互联网+城市服务"信息平台的南京模式为各地政府在"互联网+"战略环境下"创新管理、强化服务"提供借鉴意义。

    2016年02期 v.25;No.163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0K]
  • 大都市新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探讨——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杨书文;

    我国乡镇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整体上被赋予了保护本区域安全的法律责任,但是我国之前并没有现行法律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执法职能未能给予相应的处罚权力,有责无权,这就造成了街道发现违法或危险事故,想管却没有权利去管的现象。十八大以后,天津滨海新区的城市管理体制又进行了新一轮改革。本次改革通过执法重心下移、权力下放、队伍下沉等多种形式保障了执法的效果,这种街镇综合执法改革,改变了以往街乡镇作为区级政府派出机关和基层政府承担着大量属地管理职责却没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权的情况,通过改革使得街镇政府切实发挥城市管理职能,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创新。

    2016年02期 v.25;No.16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古城新韵

  • 欧洲五大袖珍童话王国漫游随记

    叶治安;丁冰;

    欧洲五大袖珍国中,安道尔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天都有很多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开着车前来这个"免税天堂"购物,所以安道尔被人尊称为"欧洲超级市场"。"国泰民安、国小民富",是列支敦士登目前的国情,除了在首都瓦杜茨最繁华的商业大街上有点小镇般的热闹外,别处都是幽幽的清静世界。圣马力诺这个国家的旅游景点,严格地说就是一座教堂、一座宫殿和三个城堡,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地数百万游客,50%的GDP是靠这么一点旅游资源创造的。摩纳哥的人均GDP高达172 000美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撇开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因素,梵蒂冈本身就是一座丰富无比的艺术殿堂,图书馆里的珍贵典籍举世罕见,博物馆里的艺术珍品价值连城。

    2016年02期 v.25;No.16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1K]

城管教研

  • 高职专业质量提升的信息平台建设与业务流程重塑——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三)

    何锡涛;杨秀英;蔡红;

    高职院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需要相应的信息平台予以支撑。专业信息平台是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现代质量保障理念,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提升信息化水平的需要。因此,专业信息平台,其本质是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其建设总目标是建成知识管理平台。在实施专业平台建设时,学校要把握5个要素,即领导亲力亲为、树立先进理念、重塑业务流程、建立检测机制和加强数据应用。学校应以教育部的数据管理平台为基础实施专业平台建设,凸显个性,关注业务流程重塑和自我检测机制构建,建成"先进、高效、实用"的专业数据管理系统。

    2016年02期 v.25;No.163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设计思路

    潘红霞;施佩娟;蔡飞;

    "十三五"期间,国家有望将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才在创新中起根本作用。然而就我国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现状而言,现状堪忧。为此,研究建构高职专科教育与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立交桥"的方案,有利于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打破高职、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落实"高-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应理顺高职、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相互间的衔接与贯通机制,以实现"高-本-硕"贯通协同发展,全面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真正满足毕业生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

    2016年02期 v.25;No.163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学界动态

  • 联合国推出全球首个智慧城市在线社区

    刘琪;

    在承认智慧城市具有巨大潜力的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在现有城市中增加智慧功能或是从零开始建设一座智慧城市都是相当复杂而艰巨的工程,这需要方方面面更加紧密的合作和统筹化的决策,包括各城市利益相关者和全球性的机构协调配合。为此,2016年1月18日,联合国全球首个智慧城市在线社区正式宣布启动,旨在找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痛点",帮助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由于技术整合是一个特殊难点,特别需要合作和联合,这也是在线社区和论坛试图实现的目标,因此,社区讨论将打破各种障碍并鼓励交流,为更迅速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活动提供支持,并确定新加坡举办首届全球智慧城市论坛的最终计划安排。

    2016年02期 v.25;No.163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齐己早梅诗(书法)

    吕敏;

    <正>~~

    2016年02期 v.25;No.163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 欢迎订阅2016年《上海城市管理》杂志

    <正>●以建设为轨迹,以管理为经纬,以创新为支点,《上海城市管理》演示万物互联的城市动态,凝聚以人为本的管理美学,织造世间面貌的发展变迁,颂扬风物人情的文化底蕴,探寻城市本身的自然灵魂。●《上海城市管理》成为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城市发展作用力的强劲引导,离不开多年来专家、读者对杂志的热情呵护,而这一切就是杂志世界的精神原乡与文化根基,是杂志社全体编辑"为天地立心"的真正工作要义。

    2016年02期 v.25;No.163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