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健;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国和城市政府最火热的战略选择之一,但从发展情况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强调硬件设施建设和自上而下投资等。因此,借助OVUM研究框架,可以得出城市智慧发展战略应该包括智慧设施和智慧社会两大路径的看法,并有助于细化不同路径的发展内容及功能模块建构;借助松岛智慧新城案例,有助于剖析基于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双重需求的智慧城市功能组织框架和内涵,并就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结论和启示进行总结。此外,对于城市的设计、建筑以及运作机构而言,信息技术是重要的可持续增长驱动器,绿色城市建设及城市更新项目都为城市的信息化革新发展提供机遇。
2017年01期 v.26;No.169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 叶敏;徐晓箐;
城市住宅小区面临着物业费上调的难题。从物业管理治理化的理论视角探究,有助于解释同质性的制度和社会环境下物业费上调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上海S社区P住宅小区的个案观察,发现小区物业费上调过程是一种纳入社区治理体系的治理化过程,业主自治被嵌入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而起主导作用的则是社区正式组织。P住宅小区的"成功经验"表明,物业费上调的核心要件是能否对广大而分散的业主实施有效的同意动员,而同意动员之所以可能,又在于社区正式组织所供给的利益方案、程序安排和日常情感能否提供足够的"可接受性"。
2017年01期 v.26;No.169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孟祥林;
京津冀三地原本属于同一行政区域,随着京津独立为直辖市,河北省与京津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始出现落差,在京津大都市逐渐显现城市病的同时,在京津周边也出现了"环京津贫困带"。三地需要协同发展才能尽快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在京津冀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雾霾问题,成为全国雾霾最为严重的地区,这是邻近行政区划分隔发展造成的结果。因此,京津冀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协同构建城市体系,也要协同治理雾霾,使不同行政区划间由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降低雾霾污染的溢出效应。这需要尽快出台多种措施提升京津冀区域的治霾成效,主要包括组建跨区域治霾组织结构、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加快能源结构转化速度、提高企业的排污成本、扩大宣传教育让全民参与治霾。
2017年01期 v.26;No.169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 李刚;
那些经历繁荣而后走向衰落的老工业基地,就像被废弃而锈蚀的机器设备一样,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铁锈地带"。探究德国鲁尔工业区、美国钢铁基地匹兹堡的转型为成功案例,以及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持续衰退为失败案例,有助于找出发达国家在重工业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比我国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和钢铁大省河北,探讨向国外借鉴的可能性,让人们认识到,转型的关键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遏制人口流失,这样才能重新激发城市活力。对我国重工业城市转型复兴而言,产业重塑、统一规划、环境整治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关键性的路径。
2017年01期 v.26;No.169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 徐翔;丁思辉;喜罕娇;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结合,挖掘发挥适宜人居城市建设中的"创意植入"和创意城市的人居效应,这对于激发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实力、深化创意与人居的互动城市范式、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综合发展水平,有着迫切意义和现实诉求。为此,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创意植入",要注重生态型创意规划,打造"生态+"创意产业系统;重视包容型创意开发,打造"人文复兴"的创意城市;注重内涵式创意发展,增强适宜人居城市的文化质感度;强调社会型创意形态,提升社会宜居型的创意城市品质;促进生活型创意辐射,提升创意城市的人居生活环境和地点质量。
2017年01期 v.26;No.169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于宏源;练姗姗;
城市发展各具特色,在当前各类国际组织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吸引国际组织的入驻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路径。以德国波恩为例,从吸引国际组织的硬件优势、吸引国际组织的收获这两个角度分析,有助于了解如何运用这个新的路径推动城市的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广阔国际影响。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应该学习借鉴波恩的经验,吸引国际组织的入驻。在具体做法上,可以总结为"新"、"准"、"城市"这三个关键词。由于在城市国际组织中,上海作为一个城市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因而要将有限的精力合理利用,多关注相关国际城市组织的引进,以实现更大的成效。
2017年01期 v.26;No.169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 赵光远;李平;
特色城镇是伴随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是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建设理念要"新"、核心要"特"、根本要"改",与传统的小城镇建设存在本质的区别。特色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培育新生中小城市体系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对东北地区某省80余个城镇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东北地区特色城镇建设面临的五个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提出东北地区特色城镇发展"重点是科学治理,关键是市场导向,手段是激发活力,目标是提升品牌"的路径,进而围绕"重在治理"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2017年01期 v.26;No.169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 廖辉;冯文翰;赵景伟;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其保护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应坚持原真性、积极性、多元性等原则,进行"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1])以青岛市大鲍岛历史文化街区为实例,从"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和"活力"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基于街道活力缺失的现状,构建针对居住性街区的街道活力定量评价体系框架,探索居住性街道活力的要素和外在表征的关系。研究表明,居住性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多样性(功能混合度)影响,且道路交叉口密集的地方更利于活力形成,街道D/H、公交站点密度对提升居住性街道活力的作用较小。
2017年01期 v.26;No.16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