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瑜胜;
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开展养老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为我国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形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新选择。虽然,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了"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实践,但就其所应发挥的潜力而言,"智慧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仍然受到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不足的制约,亟需提高各种类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自身运作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调度和配置能力;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水平;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智慧养老"模式提供优质服务资源。
2017年05期 v.26;No.17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 唐立;付舒;
为了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于社会工作在国内发展比较短暂,实务方法尚不成熟,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摸索阶段。从需求视角出发,可以发现,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服务开展缺少系统需求调查,受益人群有限;需求回应不深入,缺少跨专业合作;只注重老年群体需求,忽视照顾者需求;需求评估关注问题,忽视优势和资源。需求是服务的基石,社会工作应努力提高回应服务对象需求的能力,为此,应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路径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制定需求评估标准;二是建立跨专业合作的个案管理;三是加强需求评估技巧培训;四是注重优势和资源评估。
2017年05期 v.26;No.17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 苏红键;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嘉峪关市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尤其是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先阐述了嘉峪关市养老服务系统建设、养老机构和配套以及养老优待政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养老宣传工作、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等方面总结了嘉峪关市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举措。最后,根据嘉峪关市的基本经验,得到了一些关于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启示。
2017年05期 v.26;No.173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徐志杰;徐青松;
随着银色浪潮在我国席卷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缓和老年人健康医疗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在我国当前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供给乏力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合力提升老龄工作的服务水平或成为解决这一战略性问题的新思路。基于我国面临的老龄化挑战,在回顾老龄工作服务进展和意义的基础上,以湖北省为例,展现了该地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及医疗使用状况,分析了健康医疗状况与老龄工作服务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争取和整合社会有利资源、加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提出建议和思考。
2017年05期 v.26;No.173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张倩;
随着农村社会的转型和农村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重大挑战,农村老年人面临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窘境。当前,国家和政府对农村老年人的正式社会支持制度尚不完善;以家庭为主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主体对农村老年人的支持功能逐渐退化。农村家庭权力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的个体化和理性化以及乡村社会孝道文化的式微是当前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存在问题的主要社会根源。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利益化趋势,需要通过文化基础的重构和制度体系的建设来引导,从而为转型中失序的农村社会提供规范和共识。这是解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根本途径。
2017年05期 v.26;No.173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 张佰瑞;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拥有2千多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北京市努力构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规划建设社区养老驿站,夯实社区养老的基础,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体制创新的新路子。在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北京的老龄化趋势与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运营模式和通州区养老驿站建设的进展情况,证明了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和运营模式创新,有助于盘活社会资源。这些措施必将夯实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基础,为应对大都市老龄化问题提供实践经验。
2017年05期 v.26;No.17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 于一凡;贾淑颖;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英国政府提出了"终生社区、终生住宅"发展策略,从人们生活的社区、住宅出发,强调利用通用设计和包容性设计等手段,改善居住环境的适老性能,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适老水平,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在社区中的独立生活。英国的经验,对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是推行终生社区、终生住宅理念的重要保证;二是建立多途径的推广平台,借助各方力量促进终生社区、终生住宅战略的实现;三是技术路线清晰,便于全方位推广;四是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行"住房-健康-服务"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
2017年05期 v.26;No.173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