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管理

城市时评

  • 坚定四个自信 弘扬创业精神 为大国复兴贡献青春伟力

    褚敏;

    五四运动无疑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体现了对真理和进步的追求,体现了奋斗和斗争的精神,但最可贵的还是文化的反思精神,从文化上去总结国家落后的原因,寻找民族振兴的出路。在历次变革中,青年都承担了生力军作用,先后担当了革命的生力军、建设的生力军、开放的生力军。进入新时代,我们该怎么来传承五四精神,要放到唯物史观的眼光中去审视。基于技术融合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创新将层出不穷,新的市场空间和经济增长点将大量涌现,各行各业都将迎来格局的重大变化。坚定"四个自信",投身创新创业,就是今天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

    2019年03期 v.28;No.18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专题论坛_主题:融合多元文化 打造创意城市

  • 文化、地理与城镇化:城乡关系的文明之辨

    叶超;

    我们已经步入一个人文地理的时代,文明或文化正在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话题。就城镇化研究而言,文化地理和文明应该成为必然的视角和价值关怀。在研究的方法论上,可以采取灵活、多元、批判的态度。中国与西方从历史时期到现代城镇化的文化地理背景和条件是有差别的。通过重新解读和引申《荷马史诗》等经典,比较古代中国与希腊在城乡关系和文化地理上发展的差异,可以看到中西城镇化道路的文化地理异同。从长期历史视角看,中国一面临海的地理格局促生了制度上的重农抑商,文化上的重乡轻城,这在经典理论中都有反映。城镇化与城乡关系的演进,是地理、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与文明是一种归根结底的力量与理念。

    2019年03期 v.28;No.187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集群化与均等化:全球城市的文化设施布局比较研究

    申立;张敏;

    把握文化设施空间布局的逻辑是城市文化空间规划及管理的基础之一,基于纽约、巴黎、东京、上海等文化设施数据库的分析发现,全球城市的文化设施密度远高于上海,其中,博物馆、美术馆、剧场等文化设施呈现集群化布局特点,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则具有均等化布局特征,这即是城市更新、文化经济、规划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城市面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共同选择。把握全球城市文化设施集群化与均等化的辩证关联,有助于进一步夯实"文化集群"等相关理论,并对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重要参考。

    2019年03期 v.28;No.187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6K]
  • 文化业态推动城市产业转型与空间再生——以北京石景山首都钢铁集团为例

    王林生;

    城市空间的利用与再生是城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北京石景山首钢集团在工业空间中通过引入文化业态,成为破解空间再生的重要实践。首钢工业空间作为一种工业遗产,源于城市发展方式变革而进行的首钢搬迁,同时也因为其搬迁造成了石景山城市发展的产业空心化。培育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是实现空间再生的可能性方式。首钢通过打造以文化娱乐、科技服务和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休闲娱乐产业,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发展方式相关的特色产业、文化组织等也竞相涌现。

    2019年03期 v.28;No.18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研究——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

    林波;叶茂乐;

    体验经济时代,所有产业活动的开展乃至于人们对一个城市的观感印象在物理层面来说必然要落实到城市的微观形态上。通过对城市微观形态内涵的界定,在对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城市空间依存性进行细化的基础上,提出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概念。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例,分析总结该区微观城市形态的创意产业承载力,主要集中在环境观感印象优良、能有效引聚创意人才、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等3个向度。这3个向度从城市环境设计的视阈,为当地发展创意经济和构建创意城市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与决策依据。

    2019年03期 v.28;No.187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为例

    刘惠音;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城乡居民文化娱乐需求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内容。以哈尔滨市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为例,对如何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2019年03期 v.28;No.18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 城市艺术公共空间社区化实践研究——以“社区博物馆”为例

    吴静;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美、日等国开始对博物馆等艺术文化空间进行社区化尝试,这一理念除了将关注点放置在优化文化空间的公共服务上,更将作为社会表征的"社区"视为公共策略实施的出发点、路径和最终落脚点。这些举措对实现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文化服务目标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博物馆项目为观察主体,考察其社区化行为的具体实施路径和经验模式,并探讨两方面问题:公共文化空间如何介入社区建设,公共文化空间如何通过培育公共精神协助建构良性秩序等新时期"共同体"意识。

    2019年03期 v.28;No.187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宏观视野

  • 上海建设全球国际化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于宏源;

    城市国际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积极举措,是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一轮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有着有利的地缘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支持,总体性经济指标位居全球城市前列,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国际化成为上海的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在对自身做好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以经济中心为基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金融、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提升上海在国际的吸引力,推动上海成为有活力的多元包容的国际大都市。

    2019年03期 v.28;No.18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 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沿革与展望

    赵滨元;

    从区域经济合作角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地缘联系密切,人文环境趋同,经济要素互补,产业协作空间巨大,市场一体化前景巨大,具备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以长远的发展战略眼光看,环渤海区域未来将建设成为各区功能明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创新活跃的一体化经济区域,成为世界级的知识经济带、东北亚最大的现代制造研发基地、国际性贸易物流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集聚区域。

    2019年03期 v.28;No.18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广义公共空间理念下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路径探索——以宁海县中心城区为例

    谢望;

    从宏观视角出发,分析总体城市设计的特征及未来的转变趋势,在传统公共空间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价值观,从整体城市设计层面关注公共领域与居民日常需求,提出"广义公共空间"的概念,强调以人的服务和交往需求为出发点,建议建立网络、节点式的广义公共空间体系,补齐城市公共需求,优化城市空间模式,探索新时期城市公共空间构建的新路径。以宁海县项目为例,结合当地城市转型期的策略方法与行动计划,提出将城市的感性设计转译为具体实施层面的理性项目,制定满足城市设计实施可操作性的管理手册,来适应城市实施动态管理的需求。

    2019年03期 v.28;No.187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 城市更新中社区规划师的作用研究——以广州为例

    邵任薇;朱英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随之展开。从目前来看,广州城市更新呈现出政策复杂、沟通不畅、主体单一、利益冲突的问题,社区规划师的产生可以缓解上述困境。然而广州市社区规划师存在着身份模糊、与社区联系不足、招募不合理、工作形式单一等问题,将社区规划师制度化、建立社区规划师工作站、优化招募门槛和范围、丰富工作形式的方式,能够促进广州社区规划师在城市更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9年03期 v.28;No.18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以新加坡组屋区为分析蓝本

    张毅;袁胜强;李朝阳;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职能,社区建设水平直接体现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新加坡组屋历经5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高密度人居环境下城市化社区建设的典范。通过解析新加坡组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的发展过程和典型特征,针对我国城市化社区的发展现状和居民需求的发展趋势,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综合交通系统构建和无障碍设施设计三个方面总结新加坡社区公共服务规划设计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城市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03期 v.28;No.187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城市治理

  • 公共事物治理自组织中的非正式规范、能人与局部知识运用——以深圳南景新村城中村为例

    章平;洪翠翠;

    理论上公共品的私人供给将趋于枯竭,而政府供给也会发生低效失灵。现实中存在不少公共品集体自我合作治理的成功案例,以深圳市典型城中村南景新村为例,通过对其公共事物治理从"脏乱差"到成为区域社会治理典范的这一过程中居民间社会网络结构的观测分析,运用自组织理论中的"非正式规范—能人—特定情境下的局部知识运用"分析框架,考察城中村公共事物自我合作治理的形成要素及维持机制。结果显示:星型社会网络结构使得城中村公共事物自我合作治理得以发生、维持,且在特定情境下其效率高于其他方式。

    2019年03期 v.28;No.187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建设城市副中心背景下区域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浦东新区金桥镇为例

    徐建;伋晓光;陈諔文;

    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少副中心位于传统中心城区之外、城郊区位。可以预见,全新的高定位与传统的镇域管理之间将形成明显张力,提升区域管理能力成为副中心建设亟待重视的课题。以金桥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金桥镇为例,系统分析金桥镇在城市副中心新背景下,开展区域管理能力提升的主要实践,为其他城市副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助力上海2035规划的深入推进。

    2019年03期 v.28;No.18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社会人文

  •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现状与社会政策研究

    薛琪薪;吴瑞君;

    婴幼儿托育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家庭和学界关心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失于笼统,专门针对0~3岁年龄段婴幼儿托育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对于上海市托育服务供给现状与政策的分析同样较少。梳理上海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供给现状和存在不足,有助于从制度建设、组织资源、人才开拓、质量保障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2019年03期 v.28;No.187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我国城市发展老年餐桌项目的困境与出路——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徐晓日;王小钰;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近年许多地区开展了老年餐桌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对北京市西城区发展老年餐桌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下北京市发展老年餐桌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策制定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整合社会资源不充分、运营成本高、个性化服务有待完善、场地有限、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等。完善老年餐桌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和监管、推动公共资源开放共享、搞好老年餐桌需求调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推进市场化建设、探索"互联网+养老助餐"新模式等方式,将有助于突破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老年餐桌项目的困境。

    2019年03期 v.28;No.187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建设经纬

  •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新路径——以烟台市芝罘区为例

    孙向荣;

    烟台市芝罘区作为山东省首批2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整合资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试点先行,统筹规划,在制度设计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一些经验做法,在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党群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03期 v.28;No.187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 《京都三千院狂想曲》(水彩画)

    高钰;

    <正>~~

    2019年03期 v.28;No.187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上海城市管理》竭诚欢迎订阅、赐稿

    <正>《上海城市管理》杂志演示万物互联的城市动态,凝聚以人为本的管理匠心,铺展城市演变的美丽画卷,聚焦智能城市的高效和谐,探索放长眼量的光明未来。和睦家园、减碳运动、平安智慧、规范精细、指数统计,不断探索人类的美好生活,不断携手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已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共识。完善城市功能、整合数据资源、融合多元文化、保障安全运行、拉动港口发展、城乡创新治理,已经成为寄托新时代城市梦想的联合议题、实际行动。《上海城市管理》杂志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城市管理学界权威性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专业类期刊、RCCSE学报类核心期刊(A)。杂志成为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城市发展作用力的强劲引导,离不

    2019年03期 v.28;No.187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