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管理

专题论坛_主题:加强区域协作 推动协同发展

  • 区域协作的机制与趋势: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对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邢星;

    世界级城市群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作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单元,亦需主动适应新一轮全球博弈中的趋势变化。当前,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立足全球战略视野,探索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内涵及路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作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核心,基于欧盟跨境协作治理框架,推进多元主体的柔性行动,强化关键网络的深度协同,近期呈现出绿色韧性、智能创新、公平包容的协同趋势。研究重点从制度创新和协同理念两个维度,通过梳理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的发展历程及协作经验,以期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2025年03期 v.34;No.225 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低碳经济目标下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江亚锋;郭艳梅;

    围绕低碳经济目标,研究聚焦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实证对象。构建了包括政策协同、产业协同与技术协同在内的理论框架,利用2010—2020年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策协同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产业协同增强了绿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与绿色技术应用,技术协同则显著推动了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此外,核心区在技术协同和绿色技术研发能力上表现出明显优势。研究还发现,区域协同对新质生产力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据此,提出深化政策协同、优化绿色产业链分工、构建技术共享生态系统及强化非核心区协同支持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乃至其他区域的绿色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34;No.225 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济宁市“三点+三链”构架下跨行政单元的城市团发展思考

    孟祥林;

    济宁市构建“三点+三链”的跨行政单元的城市团,有助于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加快形成“两区+四圈+三廊带”的城市群发展布局。“三点”即“郓梁东”子团、“宁曲邹”子团和“巨金鱼”子团,“三链”即“荷泰链”“泰枣链”“荷枣链”。“三链”以济宁市为核心形成“荷泰枣”三角形,“三点”是“荷泰枣”三角形三边上连接顶点的节点。曲阜市、汶上县、嘉祥县、金乡县成为济宁市主城区与“三点”连接的节点。在济宁市城市团内,乡镇中心地通过县级中心地发挥底层支撑作用。依托乡镇中心地构建微中心,以及在行政力量介入下促进微中心发展,对于均衡腹地内的中心地空间布局至关重要。构建济宁市城市团,不仅能够支撑济南市都市圈发展,还可以通过鲁西南,建立起与冀中南、豫东北、苏北以及浙北等地区的连接通道。

    2025年03期 v.34;No.225 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9K]
  • 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兼论江苏与沿海其他主要省份的消费差异

    李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当前江苏消费增长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压力。在分析江苏消费增长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江苏与沿海其他主要省份的消费差异,找出当前扩大江苏居民消费的难点,进而提出促进江苏消费复苏,完善扩大江苏居民消费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34;No.225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城市治理

  • 民族互嵌式社区中“社区记忆”的重塑与民族认同建构研究

    田娇;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背景下,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发展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键着力点。本研究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剖析民族互嵌式社区记忆与民族认同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社区记忆涵盖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情感记忆,通过文化传承、情感纽带、身份认同等机制深刻影响民族认同。但现代化进程、人口流动与文化多元性使社区记忆面临冲击、传承断裂和整合等难题。为此,研究提出采用田野调查挖掘记忆、全面系统整理记忆、创新方式传承记忆等重塑策略,并从空间重塑、文化活动、社区教育、协同治理四个维度构建民族认同的建构路径,旨在强化民族认同,推动社区文化融合与团结稳定,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2025年03期 v.34;No.225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4K]
  • 嵌入式社区教育模式: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实践路径

    胡啸兵;

    社区教育是嵌入在基层社区社会系统中的终身教育形态,嵌入式社区教育模式是社区教育与社区社会在结构、过程、价值等多维嵌入融合逻辑作用下形成的。从系统结构上看,嵌入式社区教育模式是由教育主体系统、教育对象系统、教育内容系统、教育方法系统、教育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该复杂系统通过动力机制、协同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实现系统整体协同联动,推动社区教育持续演进发展。在嵌入式社区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中,应坚持以嵌入理论为指导,更新社区教育发展理念;以价值嵌入为引领,健全社区教育融合机制;以社区活动为重点,打造社区教育共生生态;以数字赋能为助力,推进社区教育实践创新。

    2025年03期 v.34;No.225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业委会组织异化的风险识别与化解策略

    邵任薇;岳艺霖;卢雪莹;

    随着住房商品化改革深化与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业主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其在运行中频现组织异化风险,偏离公共价值导向。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广州市S小区业委会为案例,系统剖析业委会在发起、筹备、起步及运行阶段的风险节点。研究发现:发起阶段因制度缺位与主体能力不足易引发合法性危机;筹备阶段面临程序失范与外部干预阻碍;起步阶段受制于成员能动性下降与制度缺失;运行阶段则易滋生权力寻租与主体协同断裂。对此,提出业委会规避异化风险、回归自治本质的三重化解策略。

    2025年03期 v.34;No.225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数字时代城市流动摊贩的治理机制

    张丙宣;赵陆蓉;徐晨菲;

    流动摊贩是非正规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治理的老问题。将流动摊贩的治理置于我国城市治理的情境中,从服务与监管的维度构建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时代城市流动摊贩的治理机制,发现流动摊贩的治理是服务与监管两个相互交织的过程。以数字技术赋能暖心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开展运营管理、延伸服务半径等为流动摊贩的赋能型服务,激发了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力,在服务基础上进行数字监管、自我规训,增强了治理能力,维护了城市秩序。

    2025年03期 v.34;No.225 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人民城市

  • 人民城市理念引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基本内涵、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程鹏;廖航;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过程中的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构成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维度。通过梳理人民城市理念和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蕴,分析以人民城市理念为价值牵引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探讨具体的实践路径。研究指出,人民城市理念引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本质特性要求以青年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城市的供给响应;内在逻辑包括发展目标上“成就青年—人民城市与青年需求端”、发展路径上“依靠青年—人民城市与城市供给侧”、发展内容上“服务青年—青年需求端与城市供给侧”三个方面的逻辑连接;实践路径需要聚焦需求把握、供给优化和核心抓手等关键环节。

    2025年03期 v.34;No.225 7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 人民城市理念下嘉兴率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苏红键;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二十年来,嘉兴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打造统筹城乡发展典范的指引,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人民城市建设树立了标杆。在此进程中,嘉兴立足本地发展特点,坚持系统、人本、创新的思路,不断探索各领域发展举措,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为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中,一部分经验已在全国实施,一部分经验可在全国推广,一部分经验可以因地制宜推广。

    2025年03期 v.34;No.225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 《上海城市管理》竭诚欢迎订阅、赐稿

    <正>《上海城市管理》杂志演示万物互联的城市动态,凝聚以人为本的管理匠心,铺展城市演变的美丽画卷,聚焦智能城市的高效和谐,探索放长眼量的光明未来。和睦家园、减碳运动、平安智慧、规范精细、指数统计,不断探索人类的美好生活,不断携手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已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共识。完善城市功能、整合数据资源、融合多元文化、保障安全运行、拉动港口发展、城乡创新治理,已经成为寄托新时代城市梦想的联合议题、实际行动。

    2025年03期 v.34;No.225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