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滨元;杨哲;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政务服务面临流程繁琐、材料重复、审批低效等核心痛点。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协同、智能决策与自动化执行三大能力,利用区块链、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智能核验,将串联审批转为并联流程,打破部门数据孤岛,重构政务服务模式,显著压缩办理时间,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落地。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赋能数字孪生城市与政务智能体,通过实时模拟与个性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事前预演”与“精准投递”升级,构建高效、温暖、普惠的数字化治理新格局。
2025年04期 v.34;No.226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 陈韬;
金融可信数据空间作为金融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与智慧城市在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中协同联动。在从“赛博格宣言”到“金融科技”的历史演变中,身份去中心化、技术伦理化及金融普惠化成为金融科技的核心逻辑,而随着数字经济的演进,数据要素从“可用”到“可信”的跨越转变也成为趋势。金融可信数据空间的融合发展面临着数据安全与经济效率、数据确权与利益分配、跨域流通与生态协同等挑战,从北京模式、杭州模式、伦敦模式等国内外经验来看,大都市应当推进“链内+链外”可信经济战略联动,打造“国资﹢市场”金融科技技术支点,为可信经济的长效发展提供创新支撑。
2025年04期 v.34;No.226 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教博元;张燕娣;
传统的负外部性治理长期面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囿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昂等问题,在应对环境污染、公共资源滥用等负外部性问题时常常陷入僵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治理创新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实时感知、智能决策与闭环管理,为破解外部性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能。全球范围内,数字治理正从“工具辅助”转向“制度重构”,但如何实现技术赋能与制度设计的深度融合,仍是学界与政界的核心关切。基于多层治理理论,以数字治理为视角,以宁波“市—县—乡—村—网格”五级治理网络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其运行机制,论证数字化手段如何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效率,得出“穿透—闭环”基层治理负外部性问题的路径,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方案。
2025年04期 v.34;No.226 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9K] - 石玉;吕衍焘;刘科;
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数字技术驱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演进,社区作为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单元,也经历着史上最为深刻的转型变迁。从社会资本视角看,智慧社区通过技术赋能与强化社会资本信任维度,拓展新的居民互动模式,扩大社会参与网络以及推动技术与制度双轨融合,以完善社会规范,提升治理效能。然而,智慧社区治理在实践中面临数据孤岛、价值理性失衡、社区管理者思维滞后、多元主体协同不足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为此,需要在整合数据资源并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改变管理者观念和推动多元协同治理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以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善治。
2025年04期 v.34;No.226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 丁波涛;朱钦歆;
通过分析城市治理的现状与挑战,阐述GenAI与城市敏捷治理的理论内涵,并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剖析二者融合的实现机理,提出GenAI赋能城市敏捷治理需要技术、组织与环境动态协同。同时,从技术、组织、环境三层面剖析支撑条件,提出强化数据治理、优化组织架构、完善政策法规等建议。
2025年04期 v.34;No.226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 徐晓日;罗琮璇;
随着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深入推进,街头官僚的工作模式和行动逻辑发生巨大转变,其角色在数字化浪潮中亟待调整。借鉴计算机系统相关概念,以“操作系统界面”为喻体重新理解数字时代街头官僚的角色演变,为数字时代街头官僚的角色重塑提供了崭新视角。延续“操作系统优化”的逻辑,从“上游—中游—下游”分阶段对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公共价值再造路径进行了分析,为数字时代城市治理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04期 v.34;No.226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